1、西安:开展2024年社会保险费年度缴费工资申报工作
国家税务总局西安市税务局,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西安市医疗保障局共同发文,通知开展2024年社会保险费年度缴费工资申报工作,要求自 2024年4月1日起用人单位向税务部门申报、调整职工缴费工资,本次申报时间为2024年9月20日至2024年10月31日。
本次申报所属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申报范围为在西安市参加社会保险费的用人单位及其正常参保的在职职工,不含停保和退休人员。用人单位以在职职工为对象,缴费工资以职工本人2023年度月平均工资作为申报2024年度社会保险费缴费工资的依据。2024年新入职人员,以起薪月工资申报2024年度社会保险费缴费工资。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执行全省全口径社平工资缴费基数上下限标准, 2023年度全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为7598.33元 (年平均工资91180元)。个人2023年度月平均工资高于22795元的,以22795元作为缴费基数;个人2023年度月平均工资低于4559元的,以4559元作为缴费基数。
医疗保险执行全市全口径社平工资缴费基数上下限标准, 2023年度全市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为8637元(年平均工资103646元)。个人2023年度月平均工资高于25912元的, 以25912元作为缴费基数;个人2023年度月平均工资低于5182元的, 以5182元作为缴费基数。
2、重庆:一站联处+数字仲裁
近年,重庆市人社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围绕“一站服务·关口前移·多元共治”总体思路,建立健全“人社+工会+司法+法院+N”的劳动人事争议联动调解处置机制,整合劳动监察、劳动仲裁、工会、法院、社会等多方力量,建立集多元调解、工会维权、法律援助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劳动纠纷“一站式”联处中心。目前重庆已有半数以上区县设立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调解中心或“一站式”劳动纠纷维权中心,通过“两中心”助推全市劳动者快捷维权,为维护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探索出新路、树立了标杆。数据显示,全市推广建设联处中心以来,调解成功率近80%,其中40%的案件实现当天受理当天办结,案件调解平均时长5日,较传统程序维权周期大大缩短。
如今,“一站式”联处中心已经开发出先行调解、法律援助、司法确认、工会帮扶、普法宣传、实训轮训、劳动仲裁申请、劳动监察举报投诉“八大功能”,并持续拓展就业咨询等服务功能,实现解决劳动争议纠纷“只进一扇门,只跑一次路”。
除大力推广劳动纠纷一站式联处中心建设外,重庆还大胆探索创新,将复杂的线下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流程搬上互联网,建成了从申请仲裁到结案归档的全流程仲裁线上智慧服务平台——“重庆易简裁”,实现申请、调解、庭审、文书送达等全流程掌上办、全过程实时查,在提升办案效能的同时,满足群众对仲裁服务便捷、高效、智能的需求。数字化赋能劳动争议纠纷调解的重要性越发突出,“互联网+调解”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今年上半年“易简裁”平台已处理调解仲裁案件2.4万件,线上庭审12993场,电子送达近23.5万件次,线上办、零跑路的新体验广受群众好评。
3、内蒙古:全面推广应用电子劳动合同
2023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持续推行劳动合同全程电子化管理,将电子劳动合同应用从呼和浩特、乌海、鄂尔多斯、赤峰和通辽等5个试点盟市推广至全区,实现了12个盟市、103个旗县区全域覆盖,目前全区已签订电子劳动合同65.5万份,服务企业1.27万家。
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坚持应用导向,充分依托自治区政数局认证服务系统,在人社信息系统平台加载电子劳动合同服务功能,确立了线上线下同步操作合同签订流程,免费配备电子印章,劳动合同从签订、解除(终止)、续签、变更、备案、查询全流程实现电子化操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通过政府开发的免费电子劳动合同平台,实现合同签订、发布招聘、用工备案等24项企业服务事项及合同查询、工伤认定、技能培训补贴发放等22项个人服务事项“掌上办”“掌上查”。同时,不断强化跨业务、跨部门协同联动,将电子劳动合同签订、解除与就业失业登记、社保参保登记、工伤证据采信、劳动用工预警等18项高频人社业务以及公积金缴存等业务打包关联,推动各领域业务场景深度融合,方便企业和劳动者享受“一站式”的政务服务。
4、江西:11项人社跨部门服务提速
江西省人社厅党组高度重视“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制定印发“1+10”方案,“1”即《关于加快推进人社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实施方案》,明确了人社领域重点事项清单;“10”即退休、社保卡居民服务、个人创业、灵活就业、员工录用、失业、社保关系转移接续、城乡居民社保参保缴费、企业职工退休、大中专学生就业落户等10项“一件事”攻坚方案,逐项细化任务和进度要求。针对联办事项多、协调压力大、系统对接难等困难,加强协同、合力攻坚,建立“专班统一推进、部门按职落实”和集中办公、定期会商机制,制定工作台账,协力推进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任务。
江西省人社厅建立服务事项动态调整机制,制定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对人社领域276个事项进行颗粒化、标准化梳理,形成统一的实施规范和办事指南,为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打牢基础。特别是从企业和群众视角出发,最大限度地将关联性强、办事需求量大的人社服务事项纳入“高效办成一件事”联办事项,将符合“高效办成一件事”办理场景的106项人社服务纳入联办事项。
依托江西省“一窗”平台,横向对接人社一体化平台等多部门30余套业务系统,纵向联通各地“一窗”平台,提供部门并联审批、审批资料共享服务。借助省“一窗式”平台的数据共享和核验能力,对“高效办成一件事”涉及联办事项的申请材料和表单,通过归并去重、数据共享等方式进行精简、优化,实现表单“智能填报”、材料“自动调取”、业务“直达快办”。“个人创业一件事”共享了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创业者经营实体名称、创办时间、经营范围、户籍地址等10项数据;“退休一件事”共享了5个部门的个人身份、参保、社保卡、户籍、婚姻等20项数据。
江西省人社厅扎实做好政策解读、宣传推广、实操培训等工作,编印办事指南,开展实操培训。搭建“高效办成一件事”主题服务应用场景,线上可通过江西政务服务网、赣服通和江西人社网上办事大厅、江西就业之家等渠道“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申请办理,线下可通过省、市、县、乡各级政务服务综合窗口申请办理,“一窗”平台收件后,“直达”各部门业务系统初审、复审、反馈、办结,全流程闭环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