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辽宁:出台实施意见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近日,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辽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从加大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四个方面,提出务实举措。
《实施意见》指出,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方面,健全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技工院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汇聚各方力量共同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支持企业自主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技师培训等项目,落实培训补贴政策。全省每年培养1万名新型学徒、1万名技师和高级技师;围绕重点产业培养高技能人才。聚焦先进装备制造、精细化工、冶金新材料3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和数控机床等22个产业集群,加强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实施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康养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为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和健康辽宁建设夯实技能人才基础。
在完善技能导向的使用制度方面,健全高技能人才岗位使用机制,更好发挥高技能人才在重大生产决策、重大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项目以及带徒传技方面积极作用;完善技能要素参与分配制度,推动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激发高技能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完善技能人才稳才留才引才机制,保障技能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技能人才柔性合理流动,加强高技能人才引进,落实保障服务待遇。
建立完善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方面,强化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实施“兴辽英才计划”优秀高技能人才项目,继续评选以“辽宁工匠”为代表的优秀高技能人才,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参与国家荣誉、奖项评选;提高高技能人才政治待遇和社会地位,将高技能领军人才纳入各级党委联系服务专家范围和各地人才分类目录,注重推荐高技能人才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团组织代表或委员会委员候选人。选拔推荐高技能人才到群团组织挂职或兼职,建立休假疗养制度。
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保障方面,在各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下,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社部门组织实施、有关部门各司其职、行业企业和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机制。广泛宣传高技能人才政策和工作成效,选树优秀高技能人才典型,大力宣传高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激励更多技能劳动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在全社会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
2、陕西:出台18条措施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陕西省人社厅印发《关于做好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从六个方面提出18条具体工作措施,聚力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支持民营企业招工用工方面,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至2023年12月31日止。继续实施就业见习补贴提前发放,全年募集民营企业见习岗位不少于2万个,并对符合条件见习单位给予剩余期限见习生活补贴。同时,健全民营企业用工常态化服务机制,每月组织民营企业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加强用工保障和服务。
在支持民营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紧盯民营企业发展需要,支持民营企业持续开展企业职工培训、校企合作培训、技能人才评价、职业技能竞赛等,按规定给予政策补贴,为民营企业培育培养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
在支持民营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及时采集、动态发布民营企业人才需求目录,支持民营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创新基地,组织实施国家、省级人才项目评选推荐时向民营企业予以倾斜。同时,畅通民营企业人才职称申报渠道和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支持民营企业自主开展职称评审。
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围绕职工招聘、劳动合同、薪酬管理等方面要强化劳动法律法规宣传,充分发挥劳动关系协调员和劳动关系协调组织作用,帮助企业规范用工管理。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就工资增长幅度、奖金福利、津贴补贴、休息休假等方面与职工开展平等协商,指导帮助民营企业在企业内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通知》还要求,全面拓展提升“陕西省高层次人才网上服务平台”综合服务功能,为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高层次人才提供户籍办理、社会保险、出行旅游等11项服务业务。各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进一步精简人社涉企服务环节,压缩办事时间,推行“一件事”打包办,为民营企业提供优质便捷服务。
3、重庆:出台实施方案加快数字技术人才培育
近日,重庆市人社局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出台《卓越工程师赋能专项实施方案》,将通过规范培训运行、强化组织保障,加快数字技术人才培育。
赋能专项以工程技术人才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培养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工程技术人才为重点,培养造就大批卓越工程师。符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数字技术领域国家职业标准的人员,均可参加相关职业培训,申报相关职业专业技术等级考核。
到2030年,重庆将围绕当地的先进制造业战略方向,实施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聚焦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化管理、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区块链、集成电路等数字技术领域,通过规范培训、社会评价和职称评审等方式,每年培养培训6000人。后再逐步推广至其他领域,不断壮大高水平工程师队伍。
在政策支持上,重庆将对参加项目培训给予继续教育学时认定、职业培训补贴领取、专业技术等级证书与职称衔接认定等保障;同时,对取得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给予数字技术工程师跟踪培养,纳入人才统计范围,在选拔资助、就业创业、管理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
目前,重庆已启动全国首批数字技术工程师师资、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学员培训,颁发首批师资培训合格证书,开展首批大数据、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等级考核,累计培训大数据、智能制造2个职业953人。
重庆市将加强对接、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推进项目实施,持续开展培训和等级考核,落实好与职称的认定、衔接,加快数字技术领域专业技术人才与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吸引更多青年学习数字技术,从事数字职业,培养一批高水平创新型数字技术工程师。
4、安徽:优先办理小微民营企业工伤参保
为了保障小微民营企业职工的工伤保险权益,分散小微民营企业工伤风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近期,安徽省蚌埠市人社局加快推进小微民营企业参加工伤保险。
3月初以来,市人社、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畅通信息渠道,在充分利用门户网站、新媒体、电视报纸、动漫短片等形式强化政策宣传的同时,市人社部门组织人员持续对小微民营企业细致摸排,准确掌握本地小微民营企业的用工信息,动员引导广大小微民营企业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市人社局为小微民营企业办理工伤保险参保手续开辟“绿色通道”,特别是对于其中符合条件的个体工商户优先办理参加工伤保险,不设置任何附加条件。及时为职工办理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待遇赔付,做到“快认快赔”。
市各级人社部门已先后入户走访调研70多家小微企业,开展专题宣传和政策宣讲110场次,制作并公开发布宣传短视频,取得初步成效。截至目前,已新增参加工伤保险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77户,新增参保人员130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