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都这么“南”了,为什么还要发年终奖?
中智年终奖调研结果显示,虽然是“职场寒冬”,但大部分企业仍正常发放年终奖,为职场人带来了阵阵暖意。84%的企业表示2019年的年终奖正常发放,但发放年终奖的企业比例相比2018年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
由于宏观环境不景气、公司业绩不理想、成本压力大等因素,相比2018年,更多企业加入了年终奖观望行列,有12%的企业2019年年终奖是否发放仍是个未知数。

72%的企业选择在2020年1月份发放年终奖,超八成公司选择一次性发放年终奖,不到两成企业出于保留员工的目的,选择分两次或更多次来发放,基本会在2020年上半年发放完毕。
2019年企业的年终奖发放额度:
★三成企业发放相当于员工1倍月薪的年终奖
★超四成企业发放相当于员工2倍月薪的年终奖
★不到三成企业发放相当于员工3倍及以上月薪的年终奖
和2018年企业年终奖发放额度相比,超半数企业2019年的年终奖额度和去年持平;
近三成企业表示2019年年终奖额度相比去年有所提升,这一比例相比2018年46%的企业提升比例要低,且企业年终奖提升额度大多在10%以内。
从企业2019年年终奖发放额度增长率来看,和公司业绩的增长趋势呈现基本一致的趋势,且年终奖发放水平的增速普遍低于业绩增速。

从不同行业的年终奖发放水平来看,房地产、互联网和金融行业的年终奖平均水平出现下滑,地产行业员工年终奖平均下降17%,互联网行业下滑4%,金融行业下降2%。
汽车、制造行业员工年终奖基本和2018年持平,高科技行业2019年年终奖平均增长8%,以人均3.2万的水平超越房地产行业位居各行业第二,仅次金融行业。
不仅是地产、互联网和金融行业,在汽车、医药健康、消费品等多个行业中,均出现了年终奖发放冰火两重天的情况。年终奖发放和每家公司的业绩表现息息相关,2019年受经济环境和政策调控等多因素影响,很多行业都出现了增速放缓、竞争加剧、企业加速分化的趋势,在行业和企业加速转型与变革的时期,公司的业绩和年终奖也呈现冰火两重天的两极分化态势。
例如金融行业公司,2019年业绩超额完成的公司,员工年终奖平均超过6位数,而业绩未达标的公司,年终奖跌落凡间,可能不到5位数。
不仅是不同公司之间的年终奖发放存在巨大差异,同一家公司的不同部门或者不同员工,可能因为业绩差异,年终奖水平也呈现数倍差距。

从不同性质企业的2019年终奖发放来看,57%的国有企业表示2019年年终奖额度有增长,这一比例甚至超过了业绩增长的企业比例(47%),而在民企和日企中,仅两成多的公司2019年年终奖发放额度有增长。


由于公司业绩增速普遍放缓,销售人员2019年的业绩达成难度增加,业绩达成率有所下降,相应的年终奖水平也略有下滑,2019年发放水平为人均2.7万。
值得一提的是,在年终奖增速普遍放缓的趋势下,研发/专业技术人员年终奖平均增长达到15%,人均水平近2.9万,仅次于公司管理层。
企业的年终奖发放,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年终奖年年发,但到底有没有达到应有的激励效果,来看看HR们怎么说。
近四成企业HR表示,年终奖发放存在大锅饭平均主义的问题,未体现出部门或员工绩效差异,还有部分企业反映年终奖总额制定没有明确标准,或没有与公司业绩挂钩。
35%的公司HR表示,年终奖发放缺乏与员工沟通环节,导致感知度低,或不明确与自身绩效的关联性。
